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江苏体彩闭幕仪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接受了江苏体彩网官网媒体专访,面对中国篮球近年来的挑战与变革,他坦言“困难是暂时的”,并强调对中国篮球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,谈及球迷广泛关注的CBA联赛扩军议题时,姚明首次公开回应:“在条件成熟时,扩军是联盟发展的必然选择。”
低谷中的坚守:改革需要时间
过去几年,中国篮球经历了国家队国际赛场表现起伏、青训体系改革阵痛等多重考验,姚明在采访中并未回避这些问题,而是以冷静的视角分析了现状。“任何系统性改革都需要时间沉淀,”他举例指出,“我们的青年联赛分级制度、教练员培训体系已初步成型,但成果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完全显现。”
他特别提到2023年男篮世界杯的失利,认为那次比赛暴露了国内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技术短板,但也促使协会加速推进“体能标准化工程”和“国际交流计划”,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,中国男篮启动了新一轮换血,多名“00后”球员入选国家队,姚明认为,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联赛与国际赛场的双重锤炼,而CBA作为核心平台,必须承担起孵化人才的责任。
联赛进化:从商业化到地域平衡
关于CBA联赛的发展,姚明用“螺旋式上升”形容其现状,CBA拥有20支球队,但地域分布仍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,近年来,云南、广西、黑龙江等地的球迷多次呼吁引入CBA球队,以推动篮球运动的区域均衡发展。
姚明对此回应:“联盟扩军不仅是球队数量的增加,更是对篮球生态的综合考量,我们需要评估候选城市的场馆设施、青训基础、市场潜力以及长期运营能力。”他透露,联盟已启动对潜在城市的调研,重点考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,他同时强调“稳字当头”:“如果扩军导致球队因资金问题频繁退出,反而会损害联赛信誉,我们必须吸取足球联赛的教训。”
在商业层面,CBA2024年与多家科技企业达成合作,引入AI战术分析系统和虚拟广告技术,联赛收视率较上赛季提升18%,姚明认为,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将为联赛创造更多可能性,而扩军的前提之一是“确保联盟整体商业价值与球队生存能力同步提升”。

青训与校园篮球:扩军的基础工程
姚明多次提到“扩军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”,其背后需要完整的青训输送体系,自2022年起,中国篮协推动CBA俱乐部与省内中小学合作,建立“青年篮球联盟”,目前已覆盖全国2000所中小学,2024年CBA选秀中,12名入选球员来自大学联赛,创历史新高。
“校园篮球是联赛的人才库,”姚明以清华大学男篮为例,“他们的战术素养和团队意识证明,教育体系同样能培养顶级球员。”他透露,未来可能要求新加入的CBA球队必须配套建设青年梯队,并与所在地高校签订人才共建协议。
国际视野:借鉴与本土化并行
在讨论联赛规模时,姚明对比了NBA和欧洲篮球联赛的发展模式。“NBA用30支球队覆盖3亿人口,CBA用20支球队服务14亿人口,这本身说明市场存在空间,但我们的扩军必须结合国情。”他提到,日本B联赛通过地区加盟制在十年内扩展到48支球队,但其分级联赛制度是否适合中国仍需论证。
姚明特别指出,联盟将优先考虑篮球传统深厚且缺乏顶级职业球队的城市。“例如西安、武汉这样的城市,拥有庞大的球迷基数和体育产业潜力,可能是未来重点考察对象。”
未来展望:信心与耐心并存
采访尾声,姚明用“播种与收获”比喻当前阶段:“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说‘再等等’,因为篮球发展就像种树,我们刚把种子埋进土里,不能因为今天没看到树荫就否定一切。”
他相信,随着CBA商业价值提升、青训体系成熟以及国际交流常态化,中国篮球有望在2030年前重返亚洲之巅,而对于球迷最关心的扩军时间表,他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答案:“也许三年,也许五年,但方向是明确的——让更多城市拥有自己的主队,让更多孩子因为热爱而走上球场。”

这场专访在北京首钢体育大厦进行,窗外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夜景,姚明起身告别时,墙上的中国男篮历史照片在灯光下格外醒目——从郑海霞到王治郅,从刘玉栋到易建联,一代代球员的足迹仿佛无声诉说着:篮球的故事,永远关于未来。